中阿国际商贸金桥网

青金石探险家和优劣分辨

       青金石是一种带有强烈异域色彩的物质,并与佛教艺术有着解不开的“因缘”。在中国早期的宗教壁画中,经常可以看到青金石颜料的使用。不过到了唐代,青金石的使用开始明显减少,这一现象的产生是民族色彩心理对外来色彩结构进行文化选择的结果,是本土色彩观念对外来宗教色彩观念的胜利,也是唐代世俗精神的一种视觉呈现。
  
  在1271年的时候,当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探险世界、一路向东、到达阿富汗。他发现古往今来,北部的青金石矿山都处在险恶的环境之中,没有被大规模的开采过,当地的人们也只能使用一种最原始的方法,时断时续地挖掘一些。山下村子里的人们只在冬季、顺着结有坚冰的蓝河河床逆河而上,来到青金石矿区,先要采伐好烧的木柴,用火把岩石烧热,继而泼上冷水,岩石便一块块的崩裂,然后用长短撬杠尽量把能撬动的青金石撬下来,集中后一段一段运往山下,当到达结着冰的蓝河时,运输就变得稍微轻松了。
  
  只不过蓝河不平坦、象青金城堡去中国黄河那样九曲十八弯连绵不断,弯弯曲曲的河道,断断续续的陡坡急弯阻碍了青金石的运输,也正是这样困难的运输、人们只好把最优质、最值钱的青金石运出来、从而保证阿富汗所产的青金石是世界上最优质品种。1870年,一位叫皮克的英国冒险家利用英国殖民印度的机会,曾单人独马闯入了蓝河上游青金石矿区。当时由于山谷滑坡,本来险陡难行的高山峡谷,已没有人走的道路,他只有徒步爬越无数的陡峭而又危险的高山深渊,在秃山雪岭之中终于找到了那古老而又神奇的古矿区。
  
  皮克在寒风凛冽、雪光刺眼、到处是崩塌的碎石和冰块的险途下,爬行在一个又一个的古矿洞中,艰难地寻找马可?波罗在游记中所描述的“古人遗弃的一堆堆的青金石”却事与愿违,最后由于环境太恶劣,皮克也只好无功而返。
  
  此外,中国还出土过一把春秋时期的越王剑,其剑格镶嵌了蓝绿色宝石。宝石学家鉴定发现,这把越王剑的剑格所镶玉石一边为青金石,另一边为绿松石。
  
  中国多地有绿松石却不产青金石,阿富汗青金石产地靠近我国的新疆,与喀什、叶城、和田等地邻近。在我国古丝绸之路上,青金石就是从这条路源源不断的输入中原地区进入王家皇室。
  
  “青金石”名实考
  
  青金石的英文名称为Lapis Lazuli,lapis在拉丁语中有“石头”之义,而lazuli为中古拉丁语lazulum
  
  的所有格,此字又源于阿拉伯语lāzaward,最早可追溯至波斯语中的一词。从矿物学上讲,青金石为方钠石的蓝色变种,是一种不透明或半透明的蓝色、蓝紫色或蓝绿色的准宝石。
  
  青金石非常稀有,世界上只有阿富汗、俄罗斯等少数几个国家或地区有此矿产。近代着名地质学家章鸿钊(1877-1951)在《石雅》一书中考证认为,中国古代所说的“琉璃”、“金碧”、“金星石”、“瑾瑜”皆为青金石。

  法国学者沙畹(Emmanuel-Edouard Chavannes,1865-1918)认为“绿金精”就是青金石;美国学者劳费尔(Berthold Laufer,1874-1934)认为,唐代的“金精”以及元代所说的“兰赤”都是指“青金石”。美国学者 爱德华.谢弗(Schafer,Edward H,1913-1991)认为青金石的古汉语读音是“sjet-sjet”,故其音译名“瑟瑟”即指青金石。这种观点的多样性,也 说明青金石在中国古代的称谓是非常复杂的。
  
  由于古人对矿物的辨别往
  
  往意在其色而不在其质,同一名称在不同语境下所指可能完全不同。因此,简单认为某一古代名称一定指向某种物质,是与中国传统的事物指称习惯不太符合的。
  
  不过,我们一般比较肯定地认为,古代所说的天青 石、璧琉璃、绀琉璃均指青金石;而金精、琉璃、瑟瑟等概念在特定的语境下也指青金石。
  
  好的青金石颜色深蓝纯正,无裂纹、质地细腻,少方解石等杂质。现在青金城堡告诉你看品质自然要细看,在灯光下看,或者用强光电筒看,也要在自然光下看,这一切是必要的,但是你要忽视了远看,也是不够完美的。远看是极少人能知道和掌握的本领,就是近看完毕后,用手拿着伸直放在眼前半尺,看整个器物或者珠链的通身效果是否协调,有没有色差,是否匀称等,即能更全面判断宝贝级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