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阿国际商贸金桥网

“害怕了?”

       中国城在阿富汗工作的二十年间,塔利班走了又回来,不是没有进步。值得骄傲的成绩,整个社会的进步是主要表现。街道有人打扫、先照顾妇女就业,电力多起来,只要输变电线路坏了,很快就有部门修好。世俗化在城市里深入人心,这在二十年前难以想象。恐慌一周后,居民心绪渐渐平静,再探市场。首先电器街,老朋友已在等。中国人和阿富汗伙伴涌进繁华的店铺,店员就只能挤在柜台角落。
编辑
​       店主撒吗达拉先生去过中国很多次,以前是一位白净小生,现在留起来胡子了。“害怕了?”打趣说。“随大流,你看看很多人换了衣服,留起来胡子。虽然并没人要求”。纳萨尔进来欢迎的同时,仔细回答每一个关心的问题,直到满意。阿富汗和国内一样不熟不一定讲真话,市场调查找到靠谱商家就显得特别重要。除了看,必须实践,次数多了自然就能分清高低真假。
编辑
​       穿过老喀布尔河即是批发市场。市场富有穆斯林风情,不讲究横成排、竖成行。人行小巷斜着延伸,直到另一排商铺横在眼前,再衔接着直直的一条小巷,像几何三角拼图。商店外表几乎一个面孔,里面的商品不一而足,各做各生意,很少因为争抢顾客伤和气。商店高出地平面一尺两尺,拾阶进入,家家繁忙。有的品种在楼上,里面铺着地毯,显得干净。地毯上方,分层摆放出售的商品,颜色搭配和交叉讲究,整齐而有卖相。店主见到中国人普遍打招呼“你好”,市场里不会简单中文的基本不可能是大店。
编辑
编辑
编辑
​       到了老熟人亚森江店里坐下来问他一直代理中国城日用产品销售“塔利班有没有要求做什么?”亚森江介绍现在的塔利班和以前的塔利班完全不一样了。那时候他爸爸守店,顾客很少,喀布尔人也少,跑了很多。现在很多人有车、有房、吃喝不愁,手机几部,塔利班不变能行吗?变了,已经是800万人的城市了,网络让人们近在咫尺。都在变。(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