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阿国际商贸金桥网

不同的中国人群范本,开拓阿富汗新兴市场(三)

    打工妹湖南“小杜”的故事。假如说王牌成就女企业家是有她强有力的哥哥和他并肩战斗外,“小杜”身边就只有和她一样外出打工的表姐了。她们来自中国湖南。二十多岁的姑娘,带着她一个表姐,原本说打算去俄罗斯谋发展的,在拿着护照去北京办签证时经过别人介绍,说俄罗斯已经做烂了、对中国人不好,阿富汗刚刚开始发展,往后机会多,她们听着有道理,就来了阿富汗。
 
   
 
       中阿商贸金桥网在庄园招待中外朋友)
  临来阿富汗前她们对这个很长时间与世隔绝的国家一无所知,什么可以做,什么不能做,人们习惯好不好统统不了解,总之糊里糊涂就来了。开始就和她表姐在一个前期在喀布尔开饭店的中国商人那里打工,据她说她们找过去时人家并不缺工人,她们说不要工钱管吃住就行。那个饭店老板看她们实在遇到了困难,就说那就先留下来,工资给50美金,找到工作后再出去。她们还是有抱负的,不计较当下,只要能先落下脚,以后就有机会发展。
  
  半年以后,她们对餐饮业有了了解,还发现“儒文化”圈里人喜欢吃豆腐,但这里没有豆腐可买。她在家乡见过邻居做豆腐,也学过一些做豆腐的手艺,接了一家中国饺子馆。后来结了婚,嫁给了一个在阿富汗国家安全局工作的阿富汗人,有了小孩,餐馆也很红火。除了很多中国人来用餐,外国人经常去,很多次中阿商贸金桥网的工作人员在这里聚餐,就看见美国大兵的车往路边一停,下来等着他们做好了饭打了包,付钱离去。厨师就是她的表姐,她的表姐更憨厚一些,会不会做菜不论,反正每天忙得不亦乐乎。
  
  会做豆腐是一大优势,虽然手艺比国内做豆腐的师傅差,但在这里就算鹤立鸡群了。隔三差五有大小公司来电话寻问还有没有现成的豆腐,如果有就会很快的见到这人开车来买,对中国人价格优惠三分之一,是每公斤人民币二十四元。驻阿富汗的韩国人日本人也很喜欢吃豆腐,经常在小杜家买,但他们买出来的价格就是每公斤四十元人民币。
  
  西方国家的人对中餐也大多很熟悉,豆腐、饺子和各式菜肴,都知道用什么做的,有的甚至能对你做的质量说上点名堂。做豆腐的黄豆都从中国随别的公司发货时捎来,也有时直接去巴基斯坦买,两天来回。但巴基斯坦的也是从中国运去的。这个餐馆在这姐妹手中经营很有名气,在阿富汗其它城市有工程或其它工作的工人或工程师到了喀布尔等公司人来接时,总要在她们的店里中转,所以走就在此走,来也在此来,显得络绎不绝。
  
  这些过往中国人也不会避嫌,当着她的面整箱的美钞人民币的交易,让她开始犯嘀咕,美元多不稀罕,在这儿哪来那么多人民币?在国内时也没见过呀?后来自己也是赚钱越来越容易,人民币也收到过很多,就见怪不怪了。这家做豆腐的饺子馆在小杜手中一年多后撒手,完成了帮小杜原始积累的使命,小杜荣归故里。小杜并没停下脚步,利用回国的机会,考察了布匹市场,这正是很多阿富汗商人想要的。在回到阿富汗没多久,发布匹的集装箱也到了,并不用发愁销路,各色布匹被市场上的经销商瓜分一空,区别只是对路的利润高些,不对路的利润低些。
  
  直到目前,小杜一直津津有味的做着贸易,从一个到处找工作的打工妹到做国际贸易的自由商人,这种升华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让我们祝福她一帆风顺吧!国内的朋友,提起阿富汗就是,战争,爆炸,动荡不安...似乎这些词永远都会跟随着“阿富汗”这个国家,他们的感受,无非就是来自媒体的报道,有这样的认为,也很正常,只有亲身经历的人们才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因为当事人讲的才全面、立体。

(未完明天续)
   

  (本博客所有文章根据十五年阿富汗工作手记原创而成,包括各种图文,如转载有标示。请转载时经博主同意、注明出处,才能获得应有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