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阿国际商贸金桥网

一带一路上的中国人,已经埋下的种子.

        当我们从贫穷、困苦的作茧自缚中解脱出来,开始发展生产力找到康庄大道、又高速发展了几十年后,物质发达带给我们的享受成为主流意识。经济发展裹挟着每一个行业、每一个人,似乎一个人的创富能力成为成功的唯一指标。
  
  只是慢慢发现,这不是唯一的价值标准。我们一直追赶的偶像或者是心里暗暗学习的族群、国家,已经早发达了很多年甚至好几个世纪,却有大量的学者潜心学问,并且代代传承,积累丰厚。譬如考古、佛教,法国人、日本人显然领先。所学有限,印象中法国人在这方面持之以恒,有一批各个时期的代表人物,日本人是不甘人后、奋起直追,很有建树。
  
  经济发达会被大众追捧的话,文化丰厚一定是被精英尊敬。不分国度和职业。假设要举一个例子,阿富汗是最好了。这个因内外战争而破败、掉队的国家,由于沉淀着历史文化的承载,各路考古、文化学者早就一头扎进来,做起了艰险、孤独的探索,遗憾的是,这里面没有中国人、直到邵学成博士的出现。
  
  邵学成:中央美院博士,中国人民大学佛教艺术研究所研究员,美国UCLA中国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主要研究阿富汗佛教和考古,关注丝绸之路上的宗教艺术。
  
  介绍这位博士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偌大的中国没有几个关注阿富汗这个邻居的人,更没有人关注那里的佛教艺术,且不说这个国家皈依伊斯兰已经一千三百多年。非常高冷的地区、高冷的学科,邵博士一做就是很多年,也正因为有他的坚持,才有了在这一领域的发言权,中国人在这个学科上有一席之地。这个价值和意义,未必任人都能知道。
  
  十多年来,和我们打交道的朋友或者是常看我们博客的文友,清楚中阿商贸金桥网平台几乎没有转载过别人文章,主要原因是天天编辑来自阿富汗办事处的消息,时间不够,无法研究其中内涵。今天不同,开始转载邵博士这篇文章,以示对严谨治学、务实求真精神的弘扬!
  
  探索阿富汗珍宝展背后的故事 ④:贝格拉姆宝藏考古和展览中日本学人的故事(一)
  
  故宫的阿富汗展览如火如荼的进行着,邵学成博士将会为你继续讲述展览背后的故事。随着越来越多的观众观赏到了这些珍贵的文物,大家也迫切想要了解阿富汗文物巡展的经纬故事。这一次邵博士将会带您将目光投向这批文物中展览经验最丰富的贝格拉姆宝藏,挖掘宝藏背后的的考古、展览与日本的故事。
  
(中阿商贸金桥网2005年到过的贝格拉姆一个小镇)  
一本书的引子
  
  我的书柜里面一直珍藏着一本展览画册,那是我早些年写论文时买的、在日本举办阿富汗古代文物展览的研究书。这是那个时代关于阿富汗古代美术展览一段特殊的记忆。贝格拉姆宝藏从1939年开始在法国展览、1963年进入日本、1966年进入美国巡展,在国际范围内影响最大。但是岁月有时候很贪婪,它会吞噬掉所有的细节,书里面的作者都随风飘逝,只可以还原出一个模糊的侧影。
  
  1963年日本首次为阿富汗文物举办的展览。这次展览汇集了贝格拉姆、巴米扬等地区佛教文物、伊斯兰文物和新石器时代的新发现品。在展览文章研究上汇集了世界上研究阿富汗的代表人物,这些人都曾在二战前后考察过阿富汗:吉川逸治,水野清一,本杰明?罗兰(B.Rowland)等,同时这批学人正值研究收获季节着作等身。
  
  这本展览册子书籍装帧用心,在没有经常看展览实物的日子里,自己总会时不时拿出来看一看,这些逐渐泛黄的纸张和页面也是阿富汗研究没落的见证。但好书总和悲伤的故事有关,特别是关于贝格拉姆宝藏的部分文物经历阿富汗战乱都已经不知所踪,这些幸存下来在故宫展览着文物,也像是无声的诉说过去的故事和那个灵光闪烁的年代。我一次次走进展厅凝视这些文物的时候,也总会情不自禁的想起他们背后的故事。
  
  上世纪六十年代阿富汗研究情势上,法国已经发现了希腊化时期的阿伊哈努姆城址,考古队正在做着准备要大干一场。日本学界正在积极进入阿富汗,所有遗址都有来去匆匆的日本学人的身影,还有意大利、美国都在积极筹备着。受丝绸之路文化影响的日本国内民众情绪高涨,大家都翘首盼望着考古队能够带来好的消息和重大发现。因为那一年还有东京奥运会,日本举全国之力做这件大事情,虽然劳民伤财,但国民都在渴望在世界舞台上证明自己——另外一场看不见的考古学和艺术史专业研究竞争的奥运会也在阿富汗的田野中上演着,这是学者们之间的较量,文人的笔下也充满着温柔的残酷。
  
  阿富汗虽然与日本相距万里,但日本一直努力奋发的去研究开拓,日本为何会对阿富汗研究如此用心、又是如何迈出了进入阿富汗考古学艺术史研究的第一步?邵博士将会从考古学和艺术史两个方面,结合故宫展览的贝格拉姆宝藏介绍一些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