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阿国际商贸金桥网

阿富汗没有像模像样的现代工业

       现在的阿富汗没有现代工业。无论在东西南北的几大城市还是在首都喀布尔,都没有现代意义上的工业。这并不是说以前也没有,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还是有规划、有建设,包括苏联入侵的后几年,也着手建设过一些工业,只是后来的内战都打垮了,这就是我们在2002年进入阿富汗考察时的真实状况。尔后有去一些大城市考察工业,没有一家规模企业运行,不过从厂区和当地朋友介绍,战前生产效益都很好。  
 
编辑
​       北部重镇“马扎里沙立夫”的工厂,西部“海拉特”的工厂,只要有点规模的,都是几十年前的国家企业了,不但只剩下残垣断壁,连技术工人也一并随着那个时代消失得无影无踪,再难找寻他们的去往。喀布尔一家面粉厂矗立在一条主干道上,高高的塔式车间并排5个,是当年能供应全市面包和馕的面粉用料的,如今静静的躺在那里。周围的围墙用铁丝网圈起来,大部分的机器是不能运转了,输送带和高架过梁也锈迹斑斑,还是有工作人员进进出出。
 
编辑
​       这是喀布尔西南边的地标建筑和企业,你要到那条路上的附近,只要说出面粉厂、面包厂,不光是出租车司机,就算别的城市的司机都会知道你说的地方。现在破败不堪了。不要说外商合资,就是阿富汗本地人也并不熟悉法律法规,还有新社会发生的变化。喀布尔这个城市已经三千多年的历史,自有它的惯性,不是一个政府、一个时代就能改变。    
 
编辑
​       要想在阿富汗做些项目,那就要对方方面面熟悉、了解。一旦干起来,发现和想象的不一回事,那就进退失据了。阿富汗有详实的投资法规,有税收法规,这都要仔细研究透彻。当然这不是说一切按法律法规办事,是在被这些部门勒索的时候对付他们的。既然这个国家不是一个纯粹的法制社会,那就需要在通融、变通中灵活。对这里的工业企业最大的威胁并不是塔利班,而是不熟悉的环境和风俗习惯,工业区很多阿富汗本地的小企业也是大骂政府部门办事效率低、随意。 
 
编辑
​        市场上进口不易,生产不能,一家能正常生产的工业、企业,那就是市场的宠儿,像中国的八十年代。说到底工业最终是一个国家的支柱,要得到支持、发展才有底气。所有初来阿富汗的商人,看到阿富汗一方面需求强大,一方面轻重工业凋零;市场各类商品价格奇高,一方面全靠满世界进口、高昂的运输费用,都会有一个直观的认识,何不就地生产?又不是高科技,都很容易的技术,并且原料充足、价格低廉,最终成品好卖价又高,那中间的利润显而易见等等。
 
编辑
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

应原创作者要求本文转载于微信公众号“阿富汗工贸”